Skip to content

Instantly share code, notes, and snippets.

@owen8877
Last active December 31, 2018 12:04
Show Gist options
  • Save owen8877/6ed6d56862b59dfe49835c503cd3c33d to your computer and use it in GitHub Desktop.
Save owen8877/6ed6d56862b59dfe49835c503cd3c33d to your computer and use it in GitHub Desktop.

0 导言

组织关心的变量:

  • 自变量:个体水平(能力,技能,态度,人格……)
  • 因变量:绩效,离职,满意度,敬业度……

1 概论

组织行为学说

定义 一门研究个体与群体在组织中行为并加以应用的学科。

目标 描述,解释,预测,控制,改善

双重目标:组织与员工共赢

组织动力

  • 人:组织需要为人服务;管理者需要适应劳动的多样性
  • 结构:决定了组织中人与人的关系和每个人的角色;容易带来合作、协调、决策的困难
  • 技术:赋予人类工作并改善工作绩效的资源
  • 组织运作的环境:政治的,经济的,文化的……

组织与管理

  • 发展历史
    • 苏格拉底:下级愿意服从,争取同盟与支持者,有能力保持人力物力
    • 马基亚维里:公众认可,凝聚力,统率力,励治图存
  • 组织 and 管理
    • 组织 两个或以上的个体以一定方式有意识地联系在一起,为达到共同的目标而按照一定规则从事活动的群体或社会单位
    • 管理 让别人同自己一起工作,通过别人来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
  • 双系统:技术系统+社会心理系统
  • 产生原因:垄断资本主义成型,工业心理学的最早发展

理论架构

  • 认知理论

    • 行为的来源和受影响
    • 强调人类行为积极自由的一面
    • 通过期望、需求等概念解释
    • 认知先于行为
  • 行为主义理论

    • S-R 理论
    • 环境决定行为
  • 社会认知理论

    • Bandura 认为,以上都对
    • 组织参与者,组织行为,组织环境间的关系

基本主张(?)

  • 人本
  • 结果
  • 权变
  • 系统取向

2 组织行为学模型

OB 模型图

管理哲学,愿景 -> 组织文化(受到正式/非正式组织,社会环境影响) -> 领导,沟通,群体互动 -> 工作生活质量 -> 动机 -> 绩效产出

顶层设计要素 x5

  • 管理哲学
  • 价值观
  • 愿景
  • 使命
  • 目标

人性假设 x4

  • 经济人 - X理论 - 任务管理
  • 社会人 - 人群关系理论 - 参与管理
  • 自我实现人 - Y理论 - 民主/自我管理
  • 复杂人 - 超Y理论 - 权变管理

组织哲学模型 x4

  • 独裁模型
  • 看护模型
  • 支持模型
  • 社团模型

选择依据:社会文化,经济复杂程度,工作程序化,体力/脑力,个体/团队

3 技术与环境的影响

技术与文化

  1. 信息技术革命:影响组织的功能,工作行为

  2. 全球化:经济一体化,文化交融化,思维多元化……

  3. 文化差异:自我观(人性),自然观,物质观,人群观,时空观(并行/串行,过去/未来,公共/私人) 文化维度

    • 霍夫斯台德:个人主义/集体主义与权力距离,不确定感的规避,男性气质/女性气质
    • 汤皮诺:普遍主义/个别主义,个人主义/集体主义,中性/感性,精确/弥散,成就/归属

    跨文化差异

组织与个体的互动

  1. 组织影响的合法领域:岗内/外,与工作有关/无关
  2. 隐私权
  3. 纪律
    • 预防性:为了鼓励员工遵守标准和规章以杜绝违规行为
    • 纠正性:对违反规章者的纠正行动
  4. 个体对组织的责任:双向责任;表示方法:更高效地工作,组织成员感,道德行为,内部员工揭发
  5. 组织成员感:根据社会交换理论,组织期望员工的工作超过规定,成为好的组织成员

4 社会系统与组织文化

社会系统的概念

定义 在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人际关系网络;包含成员间的相互关系和组织对外一切人际交往

  • 社会均衡:动态的工作平衡状态
  • 经济契约:交换关系,员工付出时间、才智与能力 <=> 工薪与适当的工作环境 心理契约:对经济契约的补充,忠诚贡献 <=> 工作安全感……(更大的行为约束力,持久力)

社会文化价值观

工作伦理:人们将工作视为自己人身中最重要的目标之一,以工作为乐趣,对组织和目标充满了责任感。

角色

定义 个人与他人交往时应该采取,并且能被他人预期到的行为模式;反映了他在社会系统中的地位,以及他的权利和义务、特权和责任。

  • 角色冲突:不同的人对某个角色的期望或觉察不一致
  • 角色模糊:组织对某个角色的规定不明确,或者根本没有规定

地位

定义 一个人在群体中从属的社会等级,反映了一个人的名声、荣誉以及他人对他的认可程度

  • 群体具有地位系统/等级系统的属性
  • 地位焦虑感:对于自己所处的地位表示强烈不满
  • 地位象征:附属于人或工作场所的外在可见的事物,反映了一个人的社会等级
  • 决定因素:教育,工作职位……(冲突的一个来源)

5 知觉与归因

知觉谬误

罗森塔尔效应,自我验证预言

知觉的性质

  • 知觉是经验基础上对感觉信息的解释,而不是准确的记录!
  • 可被类比为过滤器,因人而异
  • 知觉偏差

知觉的选择性与组织

  • 即便在阈限上,人们也只能选择一部分信息加工
  • 影响因素:外部(环境,强度,大小,运动……),内部(经验,定势,兴趣,动机)
  • 知觉组合:封闭性,连续性,接近性,相似性

社会知觉

涉及我们如何认知、觉察他人

  • 知觉者特点:

    1. 通过了解自己从而更容易准确了解他人
    2. 一个人本身的个点特性影响到他看到他人的特点
    3. 自我接受的人更能看到他们的积极方面
  • 被知觉者的特点

    组织越大,层级越多,权利距离越大,约可能忽视下属的意见 => 走动式管理

其他方面

  • 刻板印象:将人分类到独特阶层的倾向

  • 晕轮效应:对人的整体知觉建立在某个特征上,从而掩盖了其他特征;一般坏的方面称为“犄角效应”

  • 场依存性

  • 归因:人们如何知觉自己和他人行为的过程;个人(内)归因 vs 环境(外)归因

    下级应多将成功归因到自己

7 人格与态度

人格

定义 稳定化的,习惯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

  1. 特征论:特征(可观察的长时间存在的行为模式),用有限的少数词汇描述

  2. 气质测验:行为作业化的纸笔测验;考察活动的时间和能量特征

  3. 自尊,特别是基于组织的自尊(OBSE):作为组织成员在组织环境下工作时,个体自己知觉到的关于自我的价值

    高自尊 => 更好地处理失败,正确对待批评和挫折;积极看待自己;感到独特、安全,能与他人相处好

  4. 大五

  5. 控制源取向:人们考虑他们控制自己命运的程度所形成的态度

  6. MBTI

  7. A/B 型人格

态度

概念 涉及认知、情感和信念,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员工如何知觉环境,致力于既定行动,以及最终如何完成任务

与工作有关的态度

  1. 工作满意度: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是否喜欢的感情和情绪
    • 着眼于个体(士气),整体、多维性,稳定性,环境影响
  2. 工作投入:员工在工作中的深入程度、花费时间和精力
  3. 组织忠诚度:员工认同组织,并愿意继续积极地参与其中的程度
  4. 变革态度
  5. 组织公正感

组织承诺

  • 情感承诺
  • 继续承诺
  • 规范承诺

7 组织激励

激励模型

动机 一个开始于生理上或心理上缺失,而激发行为或驱力,使个体朝特定目标努力的过程

管理者的职责就是确立、理解员工的驱力与需要,引导员工行为并给予激励,从而实现任务绩效

激励循环:需要和驱力 -> 紧张 -> 努力 -> 绩效 -> 报酬 -> 需要的满足

需要的内容理论

  1. 动机的三重需要理论

    • McClelland 提出四种驱力:成就,归属,权力,能力
    • 不同管理层级的配置:权力(高层>中层),成就(高层<=中层),亲和(高层<中层)
  2. 人类的需要——激励的内容理论

   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:自我实现,自尊,归属/爱/社交,安全,生理

  3.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保健——激励理论:不满意的反面是没有不满意

    激励因子涉及工作内容,对应满意

    保健因子涉及工作环境,对应不满意

  4. 奥德弗的 ERG 理论:成长需要,关系需要,生存需要

  5. 内源/外源动机

行为/学习理论

  1. 行为矫正——动机的过程理论
    1. 效果率(SKinner):通过改变行为的结果,能够塑造行为
    2. 管理者的应用(使用/撤销)×结果的性质(负面/正面)
    3. 塑造:系统地和渐进式地应用正面强化,使员工趋近于理想行为
  2.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:观察学习/替代学习,榜样作用

过程理论

  1. 弗雷姆(Vroom)的期望模型:动机=效价(需要多少报酬)×期望(产生成功绩效的概率)×工具(对报酬的期望)

  2. 比较模型:员工相互观察

    Adams 的公平理论:比较自己和他人的投入/产出比率来做出公平性判断

    公平敏感度

8 沟通管理

定义 沟通指信息在人与人之间的传递:一种通过传递观点、事实、思想、感受和价值观而与他人相接触的途径。

基础知识

  1. 重要性:促进更高的绩效和工作满意感

  2. 沟通过程中的信息丢失:多数发生在管理层

  3. 潜在问题:现实中更大的重点被放在了观点的接纳而非决策的质量上,因害怕输掉辩论的难堪而采取防御式推理 => 沟通要有自我超越的精神,求得双赢

  4. 沟通障碍

    1. 物理障碍:由于企业布局和工作流程涉及不当

    2. 个人障碍:包括人的感情、性格、价值观……;或者是受教育程度、种族、社会经济地位……

      沟通者的心理距离:物理距离,结构

    3. 语义障碍:符号自身的局限性:双关,歧义

      共同的参照系,对等的语言是关键

    4. 词汇的多义性

    5. 信用差距

    6. 不充分的沟通(管理不规范,不制度化……)

  5. 上行沟通(员工->高层):满足员工的社会支持需要,建立常规的沟通制度

    或者采用走动式管理

  6. 有效倾听指南

  7. 有效沟通建议

    • 开门政策
    • 走动式管理
    • 参加社团活动,建立关系网
  8. 电子邮件

  9. 非正式沟通

    1. 小道消息
    2. 谣言=错误信息:产生原因,人们对它的兴趣和谣言的模糊不清性

举例:沟通实验

9 决策及相关技术

概念 缩小选择范围的过程;包含智力活动、设计活动、选择活动

行为决策的模型

  • 经济理性模型:来自古典经济学,认为决策者总是完全理性的,不惧怕概率的计算

  • 社会模型:(弗洛伊德)人类的行为主要是由无意识的需求所驱动的,没有能力进行完全有效的决策;强调心理的影响

    社会压力可能会使管理者做出非理性的决策

  • 有限理性模型(西蒙):使用启发式的原则或习惯进行决策

  • 判断经验与偏差模型

    决策偏差来源于:记忆的可获得性,典型样例启发,认知锚定

    措辞效应/框架效应:决策受到信息表达方式(肯定/否定)的影响

    沉没成本

    其他行为偏差:心理账户分离,预期后悔(实现假想的后悔影响决策),作为效应(预期的做了更后悔,过去的没做更后悔)

群体参与决策

  • 优势
    • 集体智商(与平均智力无关,与团队成员的社交敏感度、平等对话、轮流发言的机会有关)
  • 结构化方法
    • 头脑风暴法:延迟评判,量变酝酿质变
    • 名义群体技术:在决策之前将交往控制到最低限度,使用秘密投票等方式。优点:机会均等,不容易被左右,耗时可控;缺点:不能感受到凝聚力,程序呆板,没法获得灵感
    • 德菲尔决策方法:小组形式,通过调查明确面临问题,在决策-调查间进行迭代;依赖于小组成员的技能、沟通、热情。
    • 辩证思维决策方法:对不同方案的假定进行辩论;往往依赖于好辩手而不是好决策
  • 关键问题:一致性?
  • 典型特点:自我潜意识压力,合理化……
  • 预防群体思维:指定魔鬼代言人

10 政治与权力,人际行为

概念 影响他人和事件的能力;不同于 权威 ,是由更高层授予的。

类型:个人的,法定的,专家性的,奖赏性的,强制性的

组织政治 为加强和保护个人的影响和自身利益而设计的有意行为(=权力的维系、获得、增加)

授权

  1. 概念:通过与员工共享相关信息,并让其控制影响工作绩效的因素,来给员工提供更多自主权的过程。
  2. 授权可以改善自我效能感
  3. 典型的授权过程:解除无能力状态+加强与工作相关的自我效能 -> 对授权的知觉 -> 绩效

参与

  • 概念 在群体条件下,通过促成个体的脑力和情感的投入,为目标做出贡献并分担责任。
  • 参与式管理:主张与员工切磋,引导员工共同研究问题;不是包揽一切,而是共同承担责任
  • 权力在专断与参与下的观点:量,来源,使用者,流动
  • 先决条件
    • 充裕的时间
    • 潜在收益大于成本
    • 参与的主题与员工有关
    • ……
  • 权变因素:环境,组织,组织领导,执行任务的性质;参与不足或过度都会导致低满意度
  • 参与方案:协商管理、建议制度、强调质量、中层管理委员会……
  • 结论:管理者的新角色,应当使用管家范式,称为公仆型领导,帮助他人实现相关目标

11 群体与团队建设

  • 群体动力学——梅约的霍桑实验(烛光故事,非群体磨叽故事)
  • 非正式组织——优缺点

团队的组织背景

  1. 传统看法:把工作分为区域、部门、岗位,并给个人分派职责

    通过分工和授权,产生了一个运作等级

    传统的组织设计能帮助人,但也能压制人;缺乏精神支持

  2. 新观点:使组织体制更灵活,依据外界环境的随机变化而适时改变体制;有一些消除部门界限的尝试,致力于“无边界”组织

  3. 权变的设计:影响结构选择的因素包括战略,技术水平,规模,高层偏好,环境等

    机械形式 or 有机形式(根据特定需要采用不同组织方法:研究部门用有机,生产部门用机械)

工作系统与人

组织工作的两个基本方法

  1. 与权力的分配有关 => 组织
  2. 与工作流程有关 => 工作流程/系统(不仅涉及工程因素,也涉及到人的因素)

行为的触发

工作系统的关键点在于触发者和被触发者;当触发者来于明显地位更低的层级,容易形成人际矛盾

解决方法:

  1. 采用机械的、非人力的发号施令的系统,避免当面
  2. 让较高地位的人充当行为的触发者

优化工作设计

  • 疏离感:执行人不了解工作制度的运转,劳动分工打破了工作的社会重要性,导致失去对组织的热情
  • 尽可能减轻疏离感

团队合作

概念 员工工作相互依赖,作为任务团队一起工作,并试图营造合作的气氛;明确目标,认真负责,精神饱满,相互帮助

生命周期

形成期 -> 冲突期 -> 规范期 -> 产出期 -> 结束期

高效团队的要素

支持性的环境,适应角色要求的技能,超凡的目标,团队的回报

12 工作设计

工作生活质量

背景:传统设计 -> 分工过细,不熟练的员工容易对工作失去自豪感

概念 指整体工作环境是否对人们有益

工作生活质量方案:组织可采用的任何方式,用以改进工作和工作条件,使得它既适合于员工,又能保持组织的财务健康发展;包括公开的沟通,平等的报酬体系,对员工工作安全和满意感的关注……

宗旨:试图满足员工高层次需要,开发人力资源,避免消极环境,不施加过度压力……

具体方法:工程作业,工作生活质量,社会信息加工,工作特性,工作丰富化

工作扩大化与丰富化

  • 工作广度:个体直接负责不同任务的数量
    • 工作扩大化:增加任务数量
    • 工作轮换
  • 工作深度:重视员工更高层次需要,赋予员工执行工作中更多的控制权、责任和自由决定权

工作特征方法

Hackman 和 Oldham 提出的五种核心维度:A技能多样性 B任务完整性/可识别性 C任务重要性 D自主性 E反馈

工作的意义:A+B+C

动机:(A+B+C)*D*E

目标设置

是一个激励过程,产生了现期绩效和期望绩效之间的矛盾 => 紧张感;目标的实现也能帮助员工满足成就需要;成功实现目标的个体倾向于为未来设置更高的目标

洛克提出四要素:接纳性,明确性,挑战性,监督与反馈

班杜拉:自我效能(个体对自己与工作相关的本领和能力的内在信心)

13 领导

领导的性质

概念 是一个影响和支持的过程,使得其他人能够为了达到目标而富有热情地工作。

领导更倾向于影响,管理则更注重监控

相关理论

特质理论

  • 涉及认知和其他心理因素,也有强调身体特点
  • eg:个人驱力,诚实和正直,认知能力,魅力,灵活性……
  • 较为核心的:智力,自信,坚定,正直,社交能力

行为理论

领导风格 领导行为的全部模式;以动机、权力、导向性(任务/员工)为基础进行区分的

更强调合理的行为、技能和行动,而不是较为稳定的特质

  1. 主要技能:技术技能、人际技能(几乎不变)、概念技能(到高层越来越重要)
  2. 独裁型,参与型,无控制型
  3. 关怀和结构=员工导向和任务导向
  4. Blake 和 Mouton 的管理风格理论
关心生产 - 低 关心生产 - 高
关心人 - 低 放任 任务
关心人 - 高 社交/乡愿 团队教练

权变理论

  • 费德勒的权变模型:领导的有效性 = 员工导向与追随者 + 任务+ 组织

    只有三者关系不这么极端的时候需要以人为导向

  • 赫塞和布兰查德的情景领导模型:由下属发展程度决定 = 工作(知识+技能) + 心理(动机);缺什么补什么型

  • 路径-目标模型

领导-成员交换理论

垂直二元联系:额外角色,规定角色

Bass 转换型领导观点

使 追随者 关注 特定理想/团队利益/更高水平目标

四因素:理想化影响,精神化激励,智慧化刺激,个体化关怀

魅力型领导:人格特点+行为+对追随者影响

新涌现的领导模型

  • 领导的缓冲器:物理距离,刚性的报酬系统,主管或下属回避管理者的行为
  • 领导的代替品:降低了任务性导向的领导者的需要
  • 领导的放大器
  • 自我领导

14 变革管理

工作变革

概念 指工作环境中发生的变化,都会影响到整个组织。

对变革的反应:根源是个人历史+工作环境,结果是决定人们如何对变革做出反应

代价与收益:成本是经济和心理上的

对变革的抵制

任何旨在怀疑、拖延或者妨碍工作变革实施的员工行为;担心变革危及到安全、社会交往、地位、自尊心等各方面需要

抵制类型:逻辑理性的,心理情感的,社会因素群体利益

抵制的可能收益:检查和平衡系统,帮助确定变革可能造成麻烦的领域,强制沟通……

成功实施变革

  1. 转换型领导:激发大胆的战略变革,为组织的未来描绘远景,激发员工励志发展
  2. 三阶段:解冻,变革,固化
  3. 如何建立支持?
    1. 应用群体力量:成功率取决于员工对群体的依附强度
    2. 注入理性:说明与个人无关,展示较高的成功期望
    3. 让员工在变革之前参与进来
    4. 共享回报
    5. 员工安全感:申诉制度等
    6. 沟通与教育
    7. 促使员工做好准备
    8. 针对整个体系
  4. 指导方针

15 总结

  • 发展趋势
  • 组织行为趋势:开放系统,人性取向,分权,内在动机,对人的积极态度,平衡关注员工和组织需要,自律,领袖与团队支柱的管理角色
  • 社会-技术系统模型:现代,更全面:实现人文,技术和环境系统的平衡,要求适应人和技术。
Sign up for free to join this conversation on GitHub. Already have an account? Sign in to comment